查看原文
其他

古今元旦意不同,百味消融火锅中


HAPPY

NEW YEAR



HAPPY NEW YEAR

元旦,指的是每年公历新年的第一天。最早记载于《晋书》,“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,其实正朔元旦之春”。元旦一词的由来,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。

尧舜时期,人们把舜帝祭祀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新年的开始,并且规定正月初一为“元旦”。而在汉朝之前,正月的时间常常跟随朝代的更替而交换。到了汉朝,汉武帝正式规定把孟喜月(元月)定为正月,孟喜月的第一天(夏历的正月初一)称为元旦,这个历法也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。

中华民国成立后,中央政府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,规定每年农历的1月1日为春节,阳历的1月1日为新年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沿用了中华民国最初制定的公元纪年法,并且把阳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,所以元旦作为阳历新年的第一天,其实只有70多年的历史。

HAPPY NEW YEAR



虽然古今元旦时间不同,但都在冬天。冬天和什么最配呢?

约着好友团团坐,喝着小酒唱着歌,再涮着美美的小火锅,这样的冬天才是完整的。正所谓,围炉聚炊欢呼处,百味消融小釜中。


△古人吃火锅的场景(清代“三国演义”博古闻格扇门(局部)


火锅不是现代人的事情,说到火锅的起源,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。那时的“火锅”不是锅,而是用陶制成的“鼎”。先在鼎内加好水,再放入各种肉类,在鼎底生火煮成一锅大杂烩,这在当时叫做“羹”。又因为把食物放入沸水中发出的“咕咚咕咚”声,因此最早的火锅,不叫火锅,而叫“古董羹”。因为鼎,器大具高,不方便活动,只能在固定的地方煮,每煮一次鼎都够分给全村的人吃。到了西周,铜和铁以及各种小型的器皿出现后,火锅才走入百姓家。

汉代的火锅,已经比较接近现代火锅了。下面这种被称为“染炉”的锅,分为三个部分:主体为炭炉,上面有盛食物的小锅,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盘。在汉代,丝绸之路的开通,带动了长安和西域地区的交流,外来的香菜和葱已经作为一种调味品,出现在了王侯贵族们的餐桌上。

△汉代染炉

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一件青铜火锅。这个体量巨大的三足器,鼎的上端是一个腹部饱满,圆形口的容器,下端连接着一个炭盘,在历史上被称为“青铜温鼎”。考古学家发现这个青铜温鼎里有板栗的残留物。说明这口锅不是摆设,而是真正使用过的。据史书记载,海昏侯刘贺生前患有风湿病,可能比较喜欢吃用火锅煮出来热乎乎的食物。

△青铜温鼎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

据说,魏文帝曹丕是个火锅爱好者,喜欢用一种叫做“五熟釜”的炊具来煮东西。所谓的“五熟釜”,就是将鼎分成五个不同的烧煮空间,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。煮食时将猪肉、狗肉、羊肉、牛肉、鸡肉这类肉品,放在不同的格内,从而可以吃到5种不同风味的火锅,也方便酸、辣、麻、咸等不同饮食习惯的食客享用。五熟釜和现今流行的鸳鸯锅有异曲同工之妙,算是鸳鸯锅的鼻祖、重庆九宫格火锅的前身吧!

△五熟釜

唐朝时期,火锅器皿是用陶烧成的,叫“暖锅”。当时流行一种“菊花火锅”,顾名思义就是在火锅中放上几朵菊花,为火锅增色添香加味。相传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的,在唐代颇受文人雅士的追捧。

到了宋代,火锅已渐成民间流行的饮食方式。南宋有个叫林洪的词人,自称为历史上那个“不娶不仕,梅妻鹤子”林逋林和靖的后人。林洪撰写的美食著作《山家清供》比他的诗词有名多了。在这部烹饪书里,他记录了类似吃火锅的经历。林洪游武夷六曲访隐士止止师时,遇到了大雪天,抓到了一只野兔,无奈没有厨师处理。止止师说道:“山间只用薄批,酒酱椒料沃之,以风炉安座上,用水少半铫。侯汤响一杯后,各分一筋,令自筴入汤、摆熟、啖之,及随宜各以汁供。”意思就是把兔肉切了薄片,稍加腌制,在桌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,架上汤锅“涮”,然后夹来蘸着料酒、酱椒等调料吃,俨然即是我们现在的“涮兔肉”火锅。

林洪觉得这种吃法甚为鲜美,且能在大雪纷飞的寒冬,与三五好友围聚一堂,谈笑风生,随性取食,悠哉乐哉,岂不快哉!联想到“浪涌晴江雪,风翻晚照霞”的雪景,故而取名“拨霞供”。这个吃法一直流传至今。

宋代还有个诗人陈藻,深秋的时候,他去访问老朋友,人家用新酿制的美酒与火锅款待他。陈藻写诗赞曰:白秫新收酿得红,洗锅吹火煮油葱。莫嫌倾出清和浊,胜是尝来辣且欢。这新酿造的高粱酒红殷殷的,透着清冽芳香,更美的是红艳艳火辣辣的小火锅,不用分辨清浊之色,最美的莫过滚滚沸水煮尽人间佳肴。

火锅自金元时期流传到蒙古一带,“只识弯弓射大雕”的蒙古人用来煮牛羊肉。他们用的是炭火铜锅,清汤底,蘸料是麻酱。火锅也在广东盛行,粤人把吃火锅叫“打边炉”。元代诗人吕诚游历甚广,有诗《来鹤亭集》:炎方物色异东吴,桂蠹椰浆代酪奴。十月煖寒开小阁,张灯团坐打边炉。这是粤人吃火锅的情景。

火锅的兴盛要数明清时期,至清代已发展得十分成熟,成为其宫廷御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,各种外来作物和调料也开始传入中原地区,极大地丰富了火锅的味道和种类。我们现在的铜火锅和清代的火锅型制基本一致。乾隆是资深的火锅爱好者,据载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一天内,办了530桌宫廷火锅;五十四年一年内,大约吃了两百多顿火锅。

热气腾腾的暖锅放在桌子正中央,更显出那种欢乐、融洽、热切的气氛,白汤、红汤之中翻卷着各色美味,牛羊杂碎,鸡鱼山珍,豆腐蔬菜,荤素搭配,正是:客至干花对半斤,火锅一品备肥荤。

△清代铜胎画珐琅人物纹火锅


虽然古人所指“元旦”与今日不同,但人们对辞旧迎新、祈福纳祥的期盼却亘古不变。岁华虽摇落,却依然有暮暮朝朝的循环。对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而言,元旦既可称为一个圆满结束,也象征着一个崭新开端。广东药科大学图书馆祝大家元旦快乐!



推荐阅读

书名:岁时节日里的中国

作者:常建华

出版社:中华书局

出版年:2006-06

索书号:K892.1/S0606

从元旦的拜年至岁末的守夜,节日有着古老的历史。人类了解自己的历史,不能忽略岁时节日。这是古代社会生活图记,娓娓讲述从皇宫帝苑到市井闾巷的悠悠往事,逼真再现传统中国人生活百态。本书在比较系统地占有资料,特别是地方志资料的基础上,注意全面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,力图更准确、细致、系统地反映出中国古代汉族岁时节日的基本面貌。

书名: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

作者:陆襄(主编)

出版社:上海远东出版社

出版年: 2008-09

索书号:I222/S0809

在我国古代诗词中,与节日有关的作品数量可观,佳作迭观。这些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,生动地反映了古代人们过这些传统节日时的情形和心情,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,给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,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内涵,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
书名:知中·关于火锅的一切!

出版社:中信出版集团

出版年: 2019-05

索书号:K203/S1904

火锅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美食符号。从过去到现在,从产地到餐桌,知中的这本《关于火锅的一切!》特集是一本人文知识与实用指南并重的火锅宝典。书中包括火锅的历史起源,火锅器具及涮食方式的历史考证,中国主要的几类火锅所体现的风土人情及民风民俗。除了各种火锅,书中对组成火锅的元素也进行了解读,包括火锅的香料、底料的制作、食材的挑选等方面。本书还采访了众多火锅店主厨,解读火锅之味的本源及其中的“讲究”之处。

END

供稿| 中山分馆

图文编辑| 欧阳小玲 王燕娇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